第一种
1 |
|
移除事件:
1 | btn.onclick=null; |
第二种
1 |
|
第三种
1 |
|
第四种
模拟触发事件:
1 | <html> |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乱码三千 – 码出一个新世界
1 | <!DOCTYPE html> |
移除事件:
1 | btn.onclick=null; |
1 | <!DOCTYPE html> |
1 | <!DOCTYPE html> |
模拟触发事件:
1 | <html> |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假设数据库有两张表 名为person
和city
表person
字段如下:
id | name | c_id |
---|---|---|
1 | 张三 | 1 |
2 | 李四 | 2 |
3 | 王五 | 5 |
表city
字段如下
id | city |
---|---|
1 | 北京 |
2 | 上海 |
3 | 广州 |
1 | select xxx,xxx from 表1,表2 where 表1.xxx=表2.xxx |
示例:
1 | select name, city from person, city where name.c_id = city.id; |
查询结果:
city | name |
---|---|
北京 | 张三 |
上海 | 李四 |
join
1 | select xxx,xxx from 表1 inner join 表2 on 表1.xxx=表2.xxx |
示例:
1 | select name, city from person inner join city on name.c_id = city.id; |
查询结果和第一种一致
1 | # 嵌套查询方式 |
like
关键字查询姓张的有多少人1 | select count(distinct(name)) |
in
嵌套查询 判断查询的表达式是否在多个值的列表中1 | select name |
some
部分匹配查询 如果在一系列比较中,有些值为True,那么结果就为True1 | select name |
all
全部匹配查询 如果一系列的比较都为true,那么结果才能为true1 | #大于以下返回的所有id,此结果才为True,此结果才返回 |
exists
嵌套查询 如果子查询有结果集返回,那么就为True 一旦找到第一个匹配的记录后,就马上停止查找1 | select * |
子查询必定返回true的三种情况:
1 | #第一种select 1 |
1 | SELECT nan.id FROM (SELECT name,c_id FROM person WHERE id=2) AS nan WHERE c_id = 1; |
join
的特殊用法LEFT JOIN示例:
1 | select name, city from person left join city on name.c_id = city.id; |
返回结果:
city | name |
---|---|
北京 | 张三 |
上海 | 李四 |
王五 |
RIGHT JOIN示例:
1 | select name, city from person right join city on name.c_id = city.id; |
返回结果:
city | name |
---|---|
北京 | 张三 |
上海 | 李四 |
广州 |
FULL JOIN示例:
1 | select name, city from person full join city on name.c_id = city.id; |
返回结果:
city | name |
---|---|
北京 | 张三 |
上海 | 李四 |
广州 | |
王五 |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在build,gradle文件引入mybatis-spring-boot-starter-web的依赖:
1 | implementation "org.springframework.boot:spring-boot-starter-web:2.4.9" |
引入数据库连接依赖:
1 | implementation "mysql:mysql-connector-java:8.0.26" |
application.yml
配置文件中引入数据源:
1 | spring: |
这样,springboot
就可以访问数据了。
建表语句:
1 | -- create table `account` |
这篇文篇通过注解的形式实现。
1 | data class Account ( |
1 | @Mapperpublic interface AccountMapper { |
1 | @Mapper |
1 |
|
配置完毕
最后启动程序, 浏览器访问:http://localhost:8080/list进行测试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1.增加字段
1 |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COLUMN columnName VARCHAR(20) DEFAULT NULL --增加一个字段,默认为空 |
2.删除字段
1 | ALTER TABLE tableName DROP COLUMN columnName --删除一个字段 |
3.修改字段类型
1 | ALTER TABLE tableName MODIFY COLUMN columnName VARCHAR(10) --修改一个字段的类型 |
4.删除主键
1 | Declare @Pk varChar(100); |
5.给已经建好的表字段添加唯一性约束
1 | alter table 表名 add unique(字段名); |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我们都知道Web前端主要由HTML CSS 和JS三部分语言组成, 其中HTML和CSS负责界面, JS负责事件逻辑
任何一个应用, 无非就是界面和事件两大块组成,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快速上手界面的编写
Android
应用界面的编写主要通过控件的排列组合, 常用的控件有TextView
, EditText
, ImageView
, 那么在Web
前端中也有类似于Android
中的控件,只不过在前端中不叫控件, 而叫标签, 部分对比如下:
Html标签 | Android控件 |
---|---|
img标签 | ImageView |
input标签和textarea标签 | EditText |
button标签 | Button |
h系列标签,p标签,span标签 | 类似于TextView |
div标签 | 类似于水平方向的LinearLayout |
容器标签和文本标签以及叶子标签的区别:
div
标签p
标签img
标签当然, 有些标签既是容器标签又是文本标签:
标签 | 容器标签 | 文本标签 | 叶子标签 |
---|---|---|---|
div | √ | √ | × |
p | × | √ | × |
span | √ | √ | × |
h系列 | √ | √ | × |
button | √ | √ | x |
img | × | × | √ |
audio | × | × | √ |
video | × | × | √ |
除此之外, 有的标签本身自带换行符:
标签 | 开头自带换行符 | 结尾自带换行符 |
---|---|---|
div | √ | √ |
h系列 | √ | √ |
button | x | x |
p | √ | × |
ul | √ | √ |
span | × | × |
img | × | × |
audio | × | × |
video | × | × |
关于控件的宽高显示:
样式属性 | Android宽高属性 |
---|---|
display:block | android:layout_width=”match_parent” |
display:inline | android:layout_width=”wrap_content” android:layout_height=”wrap_content” |
display:inline-block | android:layout_width=”自定义” android:layout_height=”自定义” |
关于元素的位置定位:
标签 | Android控件 |
---|---|
position:absolute 元素的位置以浏览器窗口为参照摆放 |
相当于设置成为Framelayout的子控件 |
position:relative 元素位置以邻近元素为参照摆放 |
相当于设置成为LinearLayout的子控件 |
position:fixed 元素的位置以浏览器窗口为参照摆放, 但是不随滚动条移动 |
相当于在ScrollView上层增加一个固定控件 |
position: sticky 粘性定位, 元素滚动超出页面时切换为fixed模式 |
和Android中粘性控件一样 |
position: static 默认状态,此时top left right bottom等属性均无效 |
也就是说, top left right bottom
这几个属性需要和position
配合使用
关于自定义控件(标签)
在Android
中除了官方提供的原生控件外, 我们还可以自定义控件, 那么Web
前端可以吗?
如果放在以前肯定不行, 只能使用官方提供的html
标签, 现在nodejs环境下可以实现自定义标签, 比如vue
中:
在Android
中我们可以对控件设置相应的属性, 并且把共同的属性抽取到style
文件中
那么Web
前端也一样, 只不过属性和样式分开处理,抽取出来样式放置在style
标签下, 如果单独放到一个文件中, 那么这个文件的后缀必须为.css
, 所以我们又称之为CSS
样式表 或者CSS
语言
事实上, 我们会发现, Android的界面编写方式很多都是参考的Web前端
小练习:
写一个左侧带图标的文本:
只要一个img
标签和一个span
标签够了:
1 | <img style="max-width: 26px; max-height: 26px" src="./assets/logo.png"> <span>成墨文档</span> |
效果如下:
成墨文档
接下来需要给内容增加一个超链接, 所以在最外层包裹一个a
标签
1 | <a><img style="max-width: 26px; max-height: 26px" src="./assets/logo.png"> <span>成墨文档</span></a> |
效果如下:
考虑到这个内容属于网站的网站标题, 为了利于seo
因此最外层再包裹一个h1
标签, 此时文本也变大
1 | <h1> |
效果如下:
写一个网站导航条:
html代码如下:
1 | <div id="navbar"> |
效果如下:
<ul >
<li><a href="/web/homepage/index">首页</a></li>
<li><a target="_blank" href="https://www.xxx.com/pricing">价格</a></li>
<li><a href="http://blog.xxx.com/">博客</a></li>
<li><a href="https://docs.xxx.com/#/">帮助文档</a></li>
<li><a href="/web/homepage/apidoc">API</a></li>
<li class="long-li nav-item"><a href="/web/signup/sign_up" id="btn-register">免费注册</a></li>
<li class="short-li nav-item"><a href="/web/login">登录</a></li>
</ul>
我们需要给其添加相应的样式:
1 | <style > |
以上是比较基础的练习, 熟悉的差不多了后, 我们开始进入到使用vue的开发阶段
环境配置:
vue项目创建:
第一步 安装vue:
1 | npm install -g @vue/cli-service-global |
第二步 创建脚手架(模板工程)
1 | vue create hello-world |
这里直接使用图形化创建:
创建后自动生成相应的文件和目录, 目录结构如下:
大部分和原生相比差别不大, 但是开发上更加高效,具体参考:
vue只是一个开发框架 或者理解为一个中间人, 它借助于nodejs
环境, 使得我们可以采用MVVM
的模型, 同时集成第三方各种插件, 方便而又快速地组件化开发, 相比原生而言整体的架构也更加清晰, 后期维护也得心应手
当然, 你也可以使用其他前端框架, 比如Facebook
的React
框架, 或者Google
推出的Angular
框架, 未来也可能出现新的框架, 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, 不管是什么框架, 它编译出来最终文件还是html
css
和js
, 因为 目前浏览器只识别这三种文件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Vue 是通过 webpack 实现的模块化,因此可以使用 import 来引入模块,例如:
此外,你还可以在 bulid/webpack.base.conf.js
文件中修改相关配置:
意思是,你的模块可以省略 ".js",".vue",“.json”
后缀,webpack
会在之后自动添加上;可以用 "@"
符号代替 "src"
字符串等。
export 用来导出模块,Vue 的单文件组件通常需要导出一个对象,这个对象是 Vue 实例的选项对象,以便于在其它地方可以使用 import 引入。而 new Vue() 相当于一个构造函数,在入口文件 main.js 构造根组件的同时,如果根组件还包含其它子组件,那么 Vue 会通过引入的选项对象构造其对应的 Vue 实例,最终形成一棵组件树。
export
和export default
的区别在于:export
可以导出多个命名模块,例如:
1 | //demo1.js |
对应的引入方式:
1 | //demo2.js |
export default
只能导出一个默认模块,这个模块可以匿名,例如:
1 | //demo1.js |
对应的引入方式:
1 | //demo2.js |
引入的时候可以给这个模块取任意名字,例如 "obj"
,且不需要用大括号括起来。
本文转载自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blog-cxj2017522/p/8562536.html
MVC(Model-View-Controller):
1 | M指的是从后台获取到的数据, |
这里我们发现我们网站的大量代码都被放在Controller,导致Controller代码臃肿;而且不利于单元测试,因为业务逻辑处理和视图更新操作会混杂在一起。
MVVM (Model-View-ViewModel):
MVVM是MVC的一个衍生模型,这里的 ViewModel 把业务逻辑处理、用户输入验证等跟视图更新操作分离开了。MVVM是数据驱动的,我们只需要关心数据的处理逻辑即可,它会通过模板渲染去单独处理视图的更新而不需要我们亲自去操作Dom元素。
1 | <div id="app"> |
Vue会将渲染模板结合数据对象生成的html结构替换掉根节点,只要数据对象上的message发生改变,插值处的内容就会跟着改变,上述例子的实际效果如下:
1 | <body> |
上面的双大括号绑定是vue最常用的数据绑定方式,除了双大括号还可以使用v-text属性进行绑定
1 | <div>message: <span v-text="message"></span></div> |
如果要绑定html结构的话,需要使用到v-html指令,否则vue会把这段html代码看成字符串直接绑定到对应位置
1 | new Vue({ |
需要绑定html元素特性的时候需要使用v-bind指令,v-bind可以省略
1 | <div v-bind:id="id"></div> |
双大括号的插值方法还可以使用js表达式,这些表达式会在所属 Vue 实例的数据作用域下被解析
1 | {{ number + 1 }} |
注意,这里的javascript语句只能是单个表达式,其他的声明变量、流程控制语法都不会生效
除了数据绑定外,vue还帮我们优化了事件绑定流程,指令为v-on,可缩写为@,后面是事件名称
1 | <a v-on:click="console.log(1)">打印1</a> |
仅仅一句js表达式是不够支撑我们的日常开发的,所以vue给我们提供了自定义事件处理方法
1 | new Vue({ |
除了直接绑定到一个方法,也可以在内联 JavaScript 语句中调用方法
1 | <!-- 使用内联语法后,原生DOM对象需要手动传入(变量名变更为 $event ) --> |
模板内的表达式非常便利,但是设计它们的初衷是用于简单运算的。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逻辑会让模板过重且难以维护。例如这个字符串反转:
1 | <div>{{ message.split('').reverse().join('') }}</div> |
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 computed 解决
1 | new Vue({ |
这里看渲染模板就直观多了
Vue 提供了 watch 这种通用的方式来观察和响应 Vue 实例上的数据变动
1 | <div id="app"> |
v-model 指令在表单 及
1 | <div id="app"> |
单个复选框
1 | <input type="checkbox" id="checkbox" v-model="checked"> |
多个复选框的情况下,把v-model绑定到同一个数组即可:
1 | <input type="checkbox" value="blue" id="blue" v-model="checkedColor"/> |
单选按钮
1 | <input type="checkbox" value="true" id="true" v-model="checkedRadio"/> |
在javascript语法中有if-else等流程语句让程序执行不同的代码块,在vue中同样有 v-if
、v-else-if
、v-else
这些指令控制某些节点的显示与否
1 | <div id="app"> |
在上述例子中,我们点击 button 会显示不同的dom,但是如果我们在input里面输入文字再进行切换的时候会发现,输入的文字并不会被清除,这是因为vue的 就地复用 策略导致的。vue为了尽可能高效地渲染dom元素,通常会复用已有元素而不是从头开始渲染,如果不想vue复用这些元素,我们可以添加一个具有唯一值的 key 属性
1 | <input type="text" placeholder="请输入用户" key="username"/> |
另一个用于根据条件展示元素的选项是 v-show 指令。用法大致一样:
1 | <p v-show="show">Hello!</p> |
v-if
与 v-show
区别:v-if
是惰性渲染,在初始渲染时条件为假,什么也不做——直到条件第一次变为真时,才会开始渲染条件块;在切换过程中条件块内的事件监听器和子组件会被销毁和重建。v-show
不管初始条件是什么,元素总会被渲染,切换的只是css的display属性
我们用 v-for
指令根据一组数据表进行列表渲染。v-for
指令需要使用 item in list
的语法,list指的是原数据数组,item指的是迭代的数组元素。v-for
指令还支持一个可选的表示当前迭代元素索引的第二个参数 (item, index) in list
1 | <div id="app"> |
除了数组,v-for
指令还可以通过一个对象的属性来迭代,v-for
指令最多可以支持3个参数,第二第三个可选。
1 | <li v-for="(value, key, index) in object"> |
根据上图做了一个测试例子,列出了每个生命周期对应的不同属性的状态
1 | <div id="app"> |
本文转载自:https://segmentfault.com/a/1190000015209557
划水摸鱼老司机的你, 是否时常感觉一块屏幕不够用,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款扩展屏幕软件, 方便大家把充分利用手中的闲置设备
毕竟 不用就是浪费
Spacedesk:主机端目前只支持Windows,扩展端支持IOS,Android和PC,甚至一个有html5浏览器的设备都可以, 支持WIFI连接。
Air Display : 主机端支持Mac和Windows,扩展端支持全平台
以下是扩展端应用下载链接:
iOS: Get Air Display 3 from the App Store
macOS: Get Air Display for Mac from the Mac App Store
Android: Get Air Display 2 from Google Play
Windows: Get Air Display for Windows from avatron.com
以下是Mac版宿主应用下载链接(Windows版自行百度):
Download Air Display Host
IDisplay: 主机端支持Mac和Windows,扩展端支持全平台, 支持WIFI连接
YamDisplay: 支持mac和ipad扩展, 有免费7分钟试用版, 每隔七分钟重连一次
一秒把平板变 PC 电脑的扩展屏幕:TwomonUSB & Duet Display 对比评测
Yam Display-免费Mac扩展屏,让旧iPad成为Mac的第二个外接屏!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build
方法只在组件创建执行一次, 就是说一旦这个Widget创建完成,相关的属性配置就不允许再变动, 适用于属性固定不变的控件, 节约性能。build
方法可以通过调用setState函数来重复执行, 类似于android自定义控件中的invalidate, 适用于属性需要动态改变的控件, 比如点击或者网络请求后控件内容更新注: 这种状态只针对当前控件有效, 不影响父控件或者子控件
dart
中函数形参, 我们可以使用大括号map
形式的参数: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形参表示:
或者两者混搭:
两者区别:
key:value
的形式, 可设置默认值, 参数可传可不传java
函数传参一样, 参数必传,否则报错此外, 我们还可以将函数当做参数进行传递:
定义一个形参和返回值皆为函数的方法:
一般这种写法太复杂, 为了简化写法, 我们可以给函数定义一个别名,类似于这种:
这样看起来就清爽多了:
当然 函数内部也可以声明函数:
1 | _MyHomePageState createState() => _MyHomePageState(); |
相当于
1 | _MyHomePageState createState(){ |
Scaffold
这个类为我们预制了很多控件, 类似于一个模板,我们可以对内置的控件进行排列组合, 需要显示的就定义, 不显示就不定义, 非常方便
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
乱码三千 – 点滴积累 ,欢迎来到乱码三千技术博客站
枚举是 JDK 1.5 新增的数据类型,使用枚举我们可以很好的描述一些特定的业务场景,比如一年中的春、夏、秋、冬,还有每周的周一到周天,还有各种颜色,以及可以用它来描述一些状态信息,比如错误码等。
枚举类型不止存在在 Java 语言中,在其它语言中也都能找到它的身影,例如 C# 和 Python 等,但我发现在实际的项目中使用枚举的人很少,所以本文就来聊一聊枚举的相关内容,好让朋友们对枚举有一个大概的印象,这样在编程时起码还能想到有“枚举”这样一个类型。
本文的结构目录如下:
很多人不使用枚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枚举不够熟悉,那么我们就先从枚举的 7 种使用方法说起。
在 JDK 1.5 之前,我们定义常量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...
,但有了枚举,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常量定义成一个枚举类了,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enum ColorEnum { |
将枚举用在 switch 判断中,使得代码可读性更高了,实现代码如下:
1 | enum ColorEnum { |
我们可以在枚举中增加一些方法,让枚举具备更多的特性,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EnumTest { |
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:
状态码:1000 状态信息:success
我们可以覆盖一些枚举中的方法用于实现自己的业务,比如我们可以覆盖 toString()
方法,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EnumTest { |
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:
1:红色
枚举类可以用来实现接口,但不能用于继承类,因为枚举默认继承了 java.lang.Enum
类,在 Java 语言中允许实现多接口,但不能继承多个父类,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EnumTest { |
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:
1:红色
颜色:红色
我们可以在一个接口中创建多个枚举类,用它可以很好的实现“多态”,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拥有相同特性,但又有细微实现差别的枚举类聚集在一个接口中,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EnumTest { |
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:
RED
NEW_RED
在 Java 语言中和枚举类相关的,还有两个枚举集合类 java.util.EnumSet
和 java.util.EnumMap
,使用它们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。
使用 EnumSet
可以保证元素不重复,并且能获取指定范围内的元素,示例代码如下:
1 | import java.util.ArrayList; |
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:
去重:[RED, GREEN, YELLOW]
所有失败状态:[ERROR, SYS_ERROR, NAMESPACE_NOT_FOUND, NODE_NOT_EXIST, NODE_ALREADY_EXIST, UNKNOWN_ERROR]
EnumMap
与 HashMap
类似,不过它是一个专门为枚举设计的 Map
集合,相比 HashMap
来说它的性能更高,因为它内部放弃使用链表和红黑树的结构,采用数组作为数据存储的结构。
EnumMap
基本使用示例如下:
1 | import java.util.EnumMap; |
以上程序的执行结果为:
RED:红色
阿里《Java开发手册》对枚举的相关规定如下,我们在使用时需要稍微注意一下。
【强制】所有的枚举类型字段必须要有注释,说明每个数据项的用途。
【参考】枚举类名带上 Enum 后缀,枚举成员名称需要全大写,单词间用下划线隔开。说明:枚举其实就是特殊的常量类,且构造方法被默认强制是私有。正例:枚举名字为 ProcessStatusEnum 的成员名称:SUCCESS / UNKNOWN_REASON。
在枚举没有诞生之前,也就是 JDK 1.5 版本之前,我们通常会使用 int
常量来表示枚举,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COLOR_RED = 1; |
但是使用 int
类型可能存在两个问题:
第一, int
类型本身并不具备安全性,假如某个程序员在定义 int
时少些了一个 final
关键字,那么就会存在被其他人修改的风险,而反观枚举类,它“天然”就是一个常量类,不存在被修改的风险(原因详见下半部分);
第二,使用 int
类型的语义不够明确,比如我们在控制台打印时如果只输出 1…2…3 这样的数字,我们肯定不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含义。
那有人就说了,那就使用常量字符呗,这总不会还不知道语义吧?实现示例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COLOR_RED = "RED"; |
但是这样同样存在一个问题,有些初级程序员会不按套路出牌,他们可能会直接使用字符串的值进行比较,而不是直接使用枚举的字段,实现示例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EnumTest { |
这样当我们修改了枚举中的值,那程序就凉凉了。
枚举的常见使用场景是单例,它的完整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Singleton { |
因为枚举只会在类加载时装载一次,所以它是线程安全的,这也是《Effective Java》作者极力推荐使用枚举来实现单例的主要原因。
这一点要从枚举最终生成的字节码说起,首先我们先来定义一个简单的枚举类:
1 | public enum ColorEnumTest { |
然后我们再将上面的那段代码编译为字节码,具体内容如下:
1 | public final class ColorEnumTest extends java.lang.Enum<ColorEnumTest> { |
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枚举类最终会被编译为被 final
修饰的普通类,它的所有属性也都会被 static
和 final
关键字修饰,所以枚举类在项目启动时就会被 JVM 加载并初始化,而这个执行过程是线程安全的,所以枚举类也是线程安全的类。
小贴士:代码反编译的过程是先用 javac 命令将 java 代码编译字节码(.class),再使用 javap 命令查看编译的字节码。
我们在枚举比较时使用 == 就够了,因为枚举类是在程序加载时就创建了(它并不是 new
出来的),并且枚举类不允许在外部直接使用 new
关键字来创建枚举实例,所以我们在使用枚举类时本质上只有一个对象,因此在枚举比较时使用 == 就够了。
并且我们在查看枚举的 equlas()
源码会发现,它的内部其实还是直接调用了 == 方法,源码如下:
1 |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(Object other) { |
本文我们介绍了枚举类的 7 种使用方法:常量、switch、枚举中添加方法、覆盖枚举方法、实现接口、在接口中组织枚举类和使用枚举集合等,然后讲了如果不使用枚举类使用 int
类型和 String
类型存在的一些弊端:语义不够清晰、容易被修改、存在被误用的风险,所以我们在适合的环境下应该尽量使用枚举类。并且我们还讲了枚举类的使用场景——单例,以及枚举类为什么是安全的,最后我们讲了枚举比较的小技巧,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。
本文转载自:https://juejin.cn/post/6844904200652980231
乱码三千 – 点滴积累 ,欢迎来到乱码三千技术博客站